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 ,以及中国可观的天然气生产量和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在中国建立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设想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
6月26日 ,由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主编 、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蓝皮书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 。今年 ,蓝皮书重点推出了“天然气人民币战略”专题篇 ,系统探讨了天然气人民币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 。
天然气将脱离石油市场束缚
黄晓勇在发布会上指出 ,随着煤炭消费进一步趋减 ,天然气将成为替代煤炭的重要选项 ,这也使得天然气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范围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
与此同时 ,蓝皮书认为 ,当前美国已经逐步替代欧佩克成为搅动供需格局的“机动生产者” 。在此影响下 ,“标杆石油价格”机制正向 “边际收益石油价格”转变 。其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 ,国际天然气定价必将脱离与石油挂钩的机制 ,具有独立的运营系统 。
“由中小公司推动的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对全球石油工业冲击很大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定价机制 ,正在来临的变化就是天然气价格开始走向独立 。美国天然气和石油脱钩的价格机制 ,通过LNG来实现全球贸易未来一定会影响到全世界的石油价格体系 。也就是说 ,未来天然气将和石油一样,都会是独立的大宗商品 ,都会有自己的期货市场而不必依赖于彼此 。” 东帆石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在发布会上说 。
中国具备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基础
目前 ,全球能源正从石油向天然气转型 ,同时 ,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经历着剧烈的变革。相比于石油 ,中美在天然气领域的规则竞争刚刚开始 。
蓝皮书指出 ,目前来看 ,中国有可能利用特殊的地缘优势掌握先机,利用亚洲在天然气消费方面的独特性 ,以及与天然气生产国良好的政治关系 ,创建区域性的 、以人民币为结算和计价货币的天然气交易机制 ,以此提升东北亚地区在全球天然气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
与会专家认为 ,就当前发展实际看 ,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发展及环境治理的要求,将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在未来一个时期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
“随着全球性天然气供给的过剩和需求的增长 ,未来20年内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在全球天然气需求市场中的比重将会从目前的32%上升至50% 。” 黄晓勇说 。
他进一步认为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 ,以及中国可观的天然气生产量和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在中国建立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设想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而全球性首先是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 ,也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进一步扩大与消费目标的实现 。
应成能源和金融领域顶层设计
所谓天然气人民币 ,是指通过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 ,在天然气贸易以及相关投资生产中广泛使用 ,在全球天然气市场建立起以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运营模式体系 。
专家认为 ,天然气人民币战略不仅需要天然气贸易国际化 ,还需要人民币国际化 。蓝皮书呼吁 ,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的实施 ,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和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顶层设计 。
近十年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人民币逐步从区域货币演化成世界货币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介绍 ,有研究显示 ,当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和信贷账户中已名列全球第三 ,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跨境支付体系中名列第八 。
“但是中国在IMF公布的各国货币储备中并不占有相匹配的地位 。中国政府还是会有很迫切的意愿 ,持续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治理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而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 。” 钟飞腾说 。